四种婚姻观
注:没有爱情和虚假爱情通通视为无爱
实际上,金钱的因素没有在图中提及,不代表这个因素不重要。恰恰相反的是,金钱是婚姻得以维系的核心。只是作者刻意的把它 “隐去”,进而能够把注意力放在其他因素上面。
达西和伊丽莎白是作者推崇的婚姻模式,还安排伊丽莎白对柯林斯和夏绿蒂的婚姻模式点评,声称无法接受没有爱情的婚姻。这两种婚姻模式在我看来有个有趣的地方,就是达西和伊丽莎白属于理想层面的理性推导结果,柯林斯和夏绿蒂属于现实层面的理性推导结果。如果我们把一件美好的事情发生的概率极低视作理想,把一件常见的事情发生的概率极大视作现实。
05 版《傲慢与偏见》电影中,伊丽莎白的主导地位有所下降。前面才讲伊丽莎白批评好友夏绿蒂不以爱情为基础就进入婚姻的行为,但在这个版本的电影中,她没有给伊丽莎白责备和表达不满的机会,而是真诚地将自己的考虑和盘托出,从而捕获了大量观众的心,这也反映了新时代人们对不同婚姻观的包容与理解。
青年时期,还没有被世俗的观念玷污下,达西和伊丽莎白的恋爱模式当为首选。可往往很多人只是吉英和彬格莱,或者威科姆与莉迪亚两种恋爱模式。这时期各自身上都有不足,理性往往不会占据主导,全凭心意。情感上没有蒙蔽,全心全意的人就属于吉英和彬格莱模式。但也有不少人只是希望或享受着对方的关怀,感情上却不够彻底或者放开的人就属于威科姆与莉迪亚模式。
把金钱的因素引入进来,这两种模式可能在遇到危机之后无法应对,最终离散。伤心之余而否定爱情,父母逼婚而渐渐妥协,学业完成而步入利益主导的社会,如此种种。柯林斯和夏绿蒂的婚姻模式成为可选择的模式,青年时期可能最不屑的选择,如今奉为圭臬。
如此看来,能一帆风顺者,我宁可相信是运气使然,也不信是两人悟道的缘故。
婚姻幸福 = 爱情 + 理性 + 金钱
爱情让人走入婚姻,金钱让婚姻得以延续,理性为婚姻保驾护航。这三个词都有无限的特性,应该有适可而止的追求,否则就会翻船。
对于没有以爱情进入婚姻的人,就没有谈及婚姻幸福的必要,它是谈论婚姻幸福的前提,也正因此可放在一边,已视为基本条件。如果金钱的事情没有谈拢的话,婚姻应该无法形成。暂时也不考虑后面生活出现变故导致的金钱问题,因为这很难在人的掌控之中,也没有谈及的必要,也由此可见它一直是个 “不安” 的因素。也许只有共产主义的那天才能让它安分,这当然是很可笑的事情。
对于婚姻要明白两人必然存在不可调节的永恒冲突,如果可以选择回避就回避,且不要诱导它的出现;对于可调节的冲突,要及时恰当的解决,避免双方胡思乱想导致小事化大。学会她进我退,我进她退,两人就算是把婚姻秘法弄明白了,此为婚姻中理性的最高级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