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同的态度对待和不同人的交往
小汉斯如果把某个人当做朋友,就始终按照自己心中对待朋友的方式去做,但磨坊主并不是那种愿意回报朋友的人。小汉斯还不懂得与不同人的相处之道。
从文章截止,读者实在没有理由批评小汉斯对待朋友的方式,而会觉得他并不明白如何判断对方是不是朋友。只有确定对方是值得爱,爱才能有价值的绽放,才不会被人视作一种愚蠢。
既已明白感情要付出给正确而值得的对象,但不管是不是朋友,对待人的方式也有差异。对不同差异的不同处理方式,是尊重他人的体现。这种处理方式的变化想起来会觉得复杂,但往往只需要复刻对方的行为就可以。你以同样的行为回馈给对方,他往往会产生和你同样被如此对待的情绪。你可能觉得对方暂时不自知,这没人可以保证,不少人自知自己行为的不当,依然热衷于此。通过复刻相同的行动提醒对方,哪怕不指望他改掉这个坏毛病,起码让他知道 “看看吧,这就是你对我造成的不满情绪,你好好体验。”
终将是在 “不文明” 的路上,得到报复的快感,利益的揽收,智慧的发挥。书中总想让人进入高境界状态,希望那些对个体产生的伤害能够淡然处之。庸才的我们居然还真准备甚至早已模仿这种处世态度,直到看清利益如何熏心,真挚的感情如何遭到丢弃,才算罢休。
光说不做视作不存在
这种情况在人与人交往之中还真不少见,喜欢通过语言为他人创造出一幅等到后面去实现的图景,零成本付出。通过感动他人,让别人误认为对方对这段关系的重视。但这些话也只是说给你听听,过不了多久就被他忘得一干二净,你要是对此恋恋不忘,那可真是瞎了眼。
人喜欢说好话,客套话来迷惑别人。听者不需要也不急于主动付出,更没必要许下任何承诺(通常是回应对方的付出)。等确认对方不只是说说而已,再做出后续回应。